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医改魄力:县域医共体这样做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2019-08-05 [医疗] [医疗资讯]
县域医共体是如今基层医改的热词,也是今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最主要抓手。如今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探索建设这种模式,可真正投入运行,切实改变了老百姓就医体验的县域医共体并不多。

一个达到预想效果的医共体到底是什么样子?又该如何去实现?

 

带着这个疑问,基层医师公社记者来到了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开启对数字化医共体“黄州模式”的走访。

 

打通信息孤岛:一根网线,一个界面,所有事只做一次

 

来到黄州区陶店乡道仁湖村卫生室,迎面看到的是一台云巡诊车,车旁边是排着长队等待体检的群众。现场除了云巡诊车外,还有若干签约一体机。

 

村卫生室通过云巡诊车为当地村民进行体检

 

陶店乡卫生院胡彬院长介绍说,这台云巡诊车可以协助完成7大类、52小项的检查检验,相当于把一个二级医院的检查检验能力直接送到村口,定期入村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病随访等个性化上门服务。

 

另外,在签约一体机的协助下,家庭医生可以同步完成家庭医生签约和基本公卫服务,包含十几项基本检查、无纸化签约、电子化随访等,大大减轻了家庭医生的工作负担。

 

这些体检数据都将形成动态的电子健康档案,让医生可以随时掌握患者即时的健康信息,真实做到签而有约。

 

但这些还只是黄州区医疗信息化的一小部分而已。黄州区对于医疗信息化的要求是“3个1”,一根网线,一个界面,所有事情只做一次。

 

这里说的“一个界面”,指的是“黄州区智能分级诊疗工作站”。这个界面基本包含了黄州区整个医共体内部的所有工作,包括家庭医生签约、公卫服务、基本诊疗、学科建设、远程会诊、在线转诊、互联网医院、预约挂号、健康扶贫、远程教育、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实现

 

 

 

目前这个平台已经投入使用,黄州区医共体内的各个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都离不开这个平台。

 

这个平台对乡村医生的工作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它就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基层的最末端,为村医的日常工作节省了大量时间,并且村医在遇到诊疗难题时可以通过平台第一时间与上级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

 

用数字化把整理表格、切换操作页面的时间节省下来,把时间留给村医,把村医留给老百姓。黄州总医院信息化执行总监张大兴这样评价,这是黄州区信息化建设对于农村医疗改革的意义。

 

医共体内实行“五统一”管理

 

对于黄州区县域医共体,湖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张晋是这样评价的:统筹强,上下通、机制活、关系深。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黄州区医共体的特点。

 

黄州区医共体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无缝衔接,是因为真正达到了“五统一”。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自2017年以来,成立黄州总医院,整合全区17家公立医疗机构、98家村卫生室资源,吸收社会力量参加,组建县域全覆盖、紧密型医疗共同体。

 

黄冈市黄州总医院院长邓光锐介绍,在黄州区医共体内部,黄州总医院对医疗机构实行财务、后勤、人事、业务、设备的“五统一管理”。 

 

1. 统一财务设备管理

 

对各医疗机构财务进行集中管理,成立各种临床辅助检查中心,按国家政策实行社会化,内部实行检查结果互认。

 

2. 统一后勤业务管理

 

成立后勤保障中心,对各医院物业、消毒供应、物资配送、洗涤实行集约化统一管理。对各医疗机构临床医疗、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目标任务、服务质量进行统一考核管理。

 

3. 统一人事管理

 

区编办核定各医疗机构内设机构、编制总量,区人社局核定各医疗机构岗位,总医院对各医疗机构编制人事进行统一管理。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后,减少行、管、后人员131人,占总人数的3.64%。

 

4. 统一业务管理

 

成立医疗质量管理部,统一对各院进行考核管理,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制度。

 

5. 统一设备管理

 

成立采购部,设立五大中心,按国家政策实行社会化,检查结果进入省市共享平台,内部实行检查结果互认。

 

这“五统一”并没有只停留在文件上,而是真真正正落实到了医共体的每个“角落”。那么,黄州区医共体是如何让每个医疗机构统一意愿、步调协同呢?那就是著名的“三医联动”。

 

实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结余留用,患者受益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里面提到要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医疗机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医保全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值分担的风险承担机制,可以说是县域医共体能够真正形成利益一体化的基础,只有利益一体化达成,才能在真实层面形成各项统一,医共体内部的医疗机构也才能够互相协助,齐头并进。

 

在黄州区医共体,医保资金对总医院实行“全额预付、全过程管理、超支分担、结余留用”的支付方式,总医院按上年业绩给医共体内医疗机构预拨医保资金,年底按考核结果结算,并分配结余资金,促使医疗机构降低医疗服务费用、控制医疗服务成本,由被动控费转变为主动控费,解决“过度医疗”问题。

 

如此,医保基金从原来的医院收入变成医院成本,上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为了能够控制成本有结余,就要全力配合提升辖区患者的健康水平,上级医疗机构也愿意将符合条件的病人“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同时通过技术扶持和人才下沉,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完全有能力接住这些下转病人。

 

2019年1-5月,全区医疗机构门诊量331647人次、住院量22673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9.26%、24.64 %。过去,基层医疗机构少有上级医院下转基层的病人,2018年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病人 344 例,区级医院下转病人25例,双向转诊逐步开展。

 

另外,医共体内按病种付费,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推进DRGs医保支付制度的实施,以及第三方独立医疗检验机构的设立,使基层和大医院在治疗上更趋于统一化,令当地老百姓更加信任基层医疗机构,大大提升了基层就诊率。

 

职工福利增长,专业水平提升,村医有保障

 

通过医共体的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迅猛,百姓越来越信任家门口的基层医生。2019年一季度,区内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提高了15%。2019年1-5月,全区基层医疗卫生门诊量50230人次、住院量2773人次,分别比医共体建设初的2018年1-5月增长38.91 %和91.24%。

 

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得到提高。2018年全区医疗机构职工平均工资61361元,比2016年增长12.90 %。2018年一线医护人员工资薪酬城内增长了10%,乡镇增长了20%,医疗机构在编人员全部进入职业单位养老保障。

 

2018年以来,总院各部门组织大型培训等17场次,共有5000余人次参加培训学习。

 

另外,对村卫生室进行统规范管理,实行责任独立承担,财务核算独立机制。

 

建立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制度。2018年公开聘用乡村医生21名,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统一考核,给予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当的薪酬待遇,安排在村卫生室执业。

 

同时还积极引导乡村医生参加各类养老保险。对持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的乡村医生,由黄州总医院统一组织参加购置养老保险。养老保险费用由政府承担,乡村医生承担个人缴纳部分。养老保险类别依据情况而定。

 

同时,在村卫生室累计执业达10年、没有参加任何社会养老保险的到龄离岗村医,可以获得养老补助,每人每月补助不低于300元。

 

除了加强村医保障之外,乡镇卫生院还会长期派驻执业医师等人才到村卫生室坐诊,帮助乡村医生管理“智能分级诊疗工作站”信息平台,也相应提高了村卫生室的专项业务技能。

 

并且通过“黄州区智能分级诊疗工作站”信息平台,乡村医生可以随时进入到远程会诊室与上级医院专家连线沟通,平台内的各远程会诊室24小时有医生在线,远程医生可以随时在平台内调取该病人的电子病历。

 

 

 

 

这大大增强了村卫生室的接诊能力,也使老百姓不用出远门,只在家门口就能直接与专家沟通。

 

记者通过对黄州区医共体各级医疗机构的走访,感受最明显的是信息化的强大作用以及黄州区对医疗改革的决心。

 

“医疗改革最终改的是人的问题,就是改变思想,改变医疗改革者的思想,改变患者的思想,只有思想扭转了,改革才能顺畅。” 黄冈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何必武这样阐述。

 

是的,改革人员的思想要转变,要敢于根据国家的指示尝试和前进,如果思想固化,固步自封,只走形式不走内涵,那医共体只能沦为“跑马圈地”的框架。

 

“不换位就换思想,不换思想就换位。”这是黄州区医疗改革的决心。通过一系列人员调动和精简人员,使得医共体内政令畅通、上下一心,通过三医联动、腾笼换鸟,大家凝成一股绳地提升医共体整体实力,实现了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双赢。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