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铭记!73年前的今天,日本无条件投降!战火中,中医药一直在前线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2018-08-15 [医疗] [医疗资讯]
今天是8月15日,值得亿万中国人民永远铭记。73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了上千年的中医药是当时我国重要的医学资源和医疗手段,为抗日军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医疗卫生保障,许多中医药人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小编今天就带你去看在战火中顽强发展的中医药。

 

请愿抗争

抵制日本文化入侵

                               延安人民召开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群众大会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各种文化入侵,并用尽一切手段否定中华传统医药,使中医药这一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

1914年,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燮主张废止中医,遭到全国反对,各省中医组织起救亡请愿团,推选代表向政府请求保存中医中药。至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之前,其妄图消灭中医药的祸心日渐暴露,以期通过否定中医中药,来彻底否定中华传统文化。

1929年,一贯屈膝媚日的南京政府行政院院长汪精卫,主持通过《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企图完全废除中医药。这个议案通过后,立即在全国引起极大愤慨和强烈反对,全国各地中医药团体代表聚集上海,于同年3月17日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并组织请愿团强烈抗议,坚决要求取缔这个决议,云南中医药界也大力呼吁,积极参与抗争。

1929年冬,云南省中医师公会推举昆明市中医师公会执行委员吴佩衡为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神州中医总会,与全国中医师一道组成请愿团,抗议汪精卫炮制的取缔中医的反动条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沦陷。请愿团看清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消灭中医并进行大规模文化侵略的本质,更坚定了捍卫中医的决心。吴佩衡联合各省代表,在上海奔走6年。

1936年,在全国人民和广大中医的坚强抵制下,请愿团迫使国民政府制定新的中医条例,保存和提倡中医药。但是,随着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受日本文化殖民和法西斯流毒的影响,对中医药的攻讦和抑制的叫嚣,此起彼伏,沉渣时起。

 

 

摒弃中西之别

为国家奔赴战场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在惨烈的战争中,战士伤亡不断,百姓流离失所。

 

                                                    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

 

对战争的爆发,国民党元老、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早有预期。中央国医馆作为南京政府时期全国中医药界的核心机构,一直致力于领导业界抗争与发展。

1936年,在促请政府公布《中医条例》,使中医地位得到法律保障后,焦易堂即访问各地中医界,呼吁做好积极为国服务的准备。他在视察广东中医院的讲话中指出:“须知国际风云日急,如一旦国家有事,国医不能于战争之下,成立一后方医院,或战场救伤队,将我国医界份内之救国工作放弃,则不能帮忙国家,必为政府所轻视。”(《广东中医药校刊》1936年)

1937年下半年,战事日炽,焦易堂“有鉴于前线炮火猛烈,后方敌机之猖獗,日人之违背国际公法,蔑视人道主人,伤兵载归,络绎于道,难民流离,痛哭一路,且战线绵长,抗日持久,海口早经敌人封锁,西药来源断绝,本疾痛惨怛之心,思所以未雨绸缪之计,为发扬国医国药固有之特长,唤起全国动员,宏施救护之愿,以增厚抗战力量,而尽救国责任”(《中医救护医院工作报告书》)。

在国民政府行政院振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子桥的支持下,于1937年10月9日起在南京下关中门街兆庆里内设立了过京难民诊疗所,聘请医师、护士,分设门诊与住院病床,免费为难民、伤兵救治。诊所共分内科、外科与伤科,每日诊疗达600人之多。

 

                                位于南京老虎桥的中医救护医院总院

 

走上前线的中西医摒弃了对立观念,将自己的经验相互传授学习,从而让中医也能够更好地为负伤将士进行治疗。

同时,前线作战条件艰苦,将士们除了作战负伤还很容易因疾病造成非战斗减员。中医们运用内外科等一系列中医疗法,为士兵调养身心,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中医药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后来中医界人士回顾指出:“由于几年战争的破坏与对外交通困难或隔断这一事实,适使一部分西医药界人士对中医药有更进一步的客观的认识。也正因为中医药在战争中重大的贡献,政府才将中医药专科学校列入教育行政系统之内……这是中医药界几年来艰苦奋斗的成果,也是各界人士对中医药界有了新的认识的反映。”

 

 

捐药捐款

扶伤抗日将士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医药界捐药捐款,积极支援前方将士。比如,彝族医师曲焕章,江川人,后迁通海县。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后,他配制成“百宝丹”“虎力散”“撑骨散”等中草药配伍的名药,治疗跌打损伤、刀伤、枪伤最为有效。他自愿为抗日效力,慷慨拿出3万瓶百宝丹,赠送给出省抗战的滇军第60军官兵。

这样捐款捐药的事例,在战争中不胜枚举。

 

                                                         当年百宝丹的商标

 

 

大量中医典籍,在战争中流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占领整个东北三省,同时由于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日本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收集非常痴迷,其中就包括中医药。

1906年,由日本所经营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成立,同时成立的还有满铁调查部,专为搜集中国的相关资料和情报,书籍也在他们的搜集范围之列。

截至1945年抗战胜利,满铁所购入的古代医书多达3000种,其中包括珍贵的元印《圣济总录》残卷、明代赵开美版《仲景全书》等。

所幸满铁各图书馆藏书在战后多留在了中国,这些藏书也成为了今天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第一批馆藏书籍。

但是,另外一些散落各地的中医典籍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上海的东方图书馆被轰炸所毁,南京沦陷后不少城中名医家被日军洗劫一空,大量中医典籍流失海外。

战争不仅仅让生灵涂炭,也为文明带来了摧残。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告终,但战争中失去的中医典籍,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随着内战的结束和新中国的建立,中医逐渐从近代的艰苦环境中解放出来,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之下得到了飞速成长。

在抗日救亡的紧急关头,中医人不惧生命危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今天的中医人将会继承前辈的志向,让中医得到传承,并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用医术服务大众。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