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针刺手法的关键只有一个字,学好针灸只要这两个字
来源:针会天下 2018-11-14 [其它] [名医论坛]
张缙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专家,人类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对针刺手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包括针刺手法基本功训练的研究、进针法的研究、二十四式单式手法的研究,以烧火山、透天凉与龙虎龟凤四法为核心的复式手法的研究、针刺补泻的研究、针刺得气的研究、针感和经络理论的研究,这八个方面的研究覆盖了针刺手法的全部。

张缙教授全面整理了古代单式手法,提出了二十四式单式手法,共为6组,按韵归类写成六句口诀:揣、爪、循、摄;摇、盘、捻、搓;进、退、提、插;刮、弹、飞、摩;动、推、颤、弩;按、扪、搜、拨。

 

“揣、爪、循、摄”为第1句,前两式是用在穴上的手法,揣的目的是为了找准穴位,用爪切,既可激发经气,又便于从爪痕之处认穴;后两式是用指头循所拟刺之经,用爪甲摄所拟刺之经。此两者宜并用,这是一组连动激发经气的手法。

 

“摇、盘、捻、搓”为第2句,是一组环形的左右向的运针手法,皆系针体沿横轴的左右动作。其动作之特点各有不同,速度与幅度、部位与目的亦各有异,但动作方向皆为左右。

 

“进、退、提、插”为第3句,是一组上下纵向的运针手法,按天、人、地三才针法,其幅度在一部或一部以上者向内为进,向外为退;其幅度在一部之内者向上为提,而向下为插。

 

“刮、弹、飞、摩”为第4句,凡此诸式皆为针柄上之操作,各有具体之术式。

 

“动、推、颤、弩”为第5句,凡此四式,皆为在针身上之操作,整个针身皆参与之,方能完成此四式中之每一式。

 

“按、扪、搜、拨”为第6句,前两式是进针后在经上的运作,后两式则是体现在针尖上来做手法。

 

这二十四式单式手法皆见于古医籍,均为对古法的整理,无一为张氏杜撰。张氏取其多用、且义界清楚、术式易于厘定者,进行归类整理,反复推敲而成。二十四式单式手法是针灸技术的高、精、尖部分,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针灸医生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对于复式手法,张缙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基本手法一个是烧火山,一个是透天凉,阴中隐阳、阳中隐阴就是烧火山、透天凉的颠倒配对,这就是寒热手法。再一个是飞经走气,气至病所。这两套东西完全掌握后,所有手法也就都学会了。

 

张缙说针灸是中医的精髓之一,而针刺手法又是针灸的精髓。

 

张缙根据文献的记载以及自身的实践,研究出针刺手法关键在于“力”的运用针是“力”的载体,要“力贯针中,力在针前,针随力入”,按照这套程序进针,针入穴内,可立刻得气。

 

 

说到张缙在对针刺手法基本功以及进针方法研究的过程中,不得不提到一个小故事。

 

1952年,他在尚志后方医院时,到亮河乡去工作,他向当地一位针灸大夫问如何才能学好针灸,这位王老大夫说:“你就苦练、熟能生巧。”他记住了“苦练”二字。

 

他的一位同学有一顶皮帽子,一开会他就顺手扔到一边,因为动物的皮与人的皮肤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他每次一仍,张缙就把他的皮帽子拿过来,在皮帽子上练针。时间一久就把这顶帽子给扎碎了。当时的办公桌都是松木的,红松质地松软,抽屉帮上又不刷油漆,他就在抽屉帮上练针,他办公桌抽屉帮都让他扎得像筛子孔一样,他说他苦练两年指力,成全一生针灸

 

全国著名的针刺手法大家郑毓琳老先生,虽然没给他讲过课,但他亲眼看到他做手法,为什么高师班几十名同学都没学会郑老的手法,唯独他后来悟出了这套手法的真髓,这就是他练针得到的益处。

 

张缙2007年去台湾讲学时收了五名弟子,其中一位是台北长庚医院针灸科主任薛宏昇。他在2008年给张缙的一封信中说:“老师,我现在已经能轻巧的在风池穴上取出过眼热来(在风池穴上用烧山火手法取热,然后把热送到同侧眼底),就是因为我“疯狂”的练了一年针,这“疯狂”一词就是在薛宏昇医师问我取热绝活的窍门时,我说:“我的窍门就是当年我‘疯狂’的练了两年的指力。”这段疯狂练针的经历为他以后做针刺手法研究以及指导学生练习针刺手法的基本功,提供了实践的经验。可贵的是,多年来他总结出一套练针刺手法基本功的理论和方法,这样他就使练基本功成为一门学问了,应当说这是张缙独创的一门学问。

 

他的学生,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院长、国际吴氏头部推拿疗法研究会会长吴滨江博士说:“我在国外开设的中医针灸学课中,有一门针刺手法练习课,每当上课的时候,就让每个学生带一个洗脸盆,拿一个苹果,在盆里装满水,把苹果放盆里,然后让学生往苹果上扎针,等一个苹果扎满针眼的时候,把苹果切两半,再扎针,又扎满的时候,再把苹果切成四瓣接着扎,直到苹果小到不能再切的时候方停止,根据这么多年的教学总结,这个方法非常好,而这么好的基本功的练习方法是张老师从医五十多年总结出来的。张老师把方法教给我,我又教给了我在国外的学生们,通过这样的传承,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做针灸手法必须有基本功基础”。(中国医学家陆艳)

 

吴滨江、张缙、李东成

 

 

扩展阅读:二十四式单式手法的部分介绍

 

1)循摄

 

“循而摄之,行气之法。”根据《金针赋》“循而摄之”,张老将循、摄并用。循摄在临床上同时应用的方法是以指头与指甲同时在经穴上叩击,由腕踝关节,向上直至肩、髋关节,叩击速度要快,要有一定的力度,要把叩击力量向内“震”。叩时以医者腕关节为轴,三指要并列齐叩,与经呈平行状,以其中一指(多用中指)叩击在大穴上,如此1~ 2次,每次约2~3 s,在针入穴后,得气欠佳时用此法。力度要视病人体质与经气情况而定,一般用于肢体上。循摄同时应用,可激发经气,进而使气至病所。要注意循摄后必须立即运针,两者衔接要紧密,两者脱节或速度慢时多无效。

 

张老的二十四式单式手法中,“揣爪循摄”为第一序列,“揣”为找穴,“爪”为宣散气血,使进针无痛。针刺得气后使用的循、摄与进针前的揣、爪用的是同一指法,即揣与循同用指腹,爪与摄同用指甲,所不同的是“揣爪”是用在穴上,是在进针前,“循摄”是用在经上,是在进针后,其目的是激发经气。

 

从整体程序上看,先有揣爪来激发,继之有进针来激发,随后又有循摄来激发,这样一而再、再而三从不同侧面来激发经气,才能使经气充盈于穴,进而充盈于经,随之用针来整合将经气送至病所。这套程序既有经络理论依据,又是具体的手法所连成的一个激发系统,与历史上的手法叙述和诠释相比,与经络理论的应用相比,确实达到了精微的程度。

 

这是一个系列操作,其中有手法组合程序,有力的作用部位,为了使这个程序能很好地实现,又要有速度的要求,还要有医患间亲密无间的合作与心理的沟通。汉代名医郭玉曾说:“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心手之际,(心)可得解而(口)不得言也。”这是说明经气之变化至微,因而控制的手段就必须至巧。张老循摄手法的运用为针灸临床提供了提高气至病所率的有效手段。

 

2)盘法

 

“盘法”是将针刺入腹部腧穴得气后,按倒针柄,手持针尾,将针向一个方向盘转(每盘360°)的手法。本法适用于腹部柔软处的腧穴。盘时用拇、食、中三指捏住针尾,以腕为轴进行左右盘针,盘时要扳倒针身,针体须弯,然后才能盘。向左或右盘,每盘3~5次,有时左右交替,进针的深度必须达25 mm以上,否则不能盘。盘针时必须掌握好分寸,盘法是在腹部行针时唯一可以加强得气的手段。

 

明代汪机在《针灸问对》中说:“如针腹部,软肉去处,只用盘法。其盘法如循环之状,每次盘时,各须运转五次,左盘按针为补,右盘提针为泻,故曰盘以和气。”

 

盘法是腹部用针治疗胃肠病、妇科病、泌尿科疾病有效的手法。

 

3)搓法

 

“搓法”是一个最重要、最关健的单式手法,是凉热手法的根基。将针刺入后,向一个方向连续360°的转针,如搓线之状,故名搓针。张老主张在行手法特别是行搓针手法时必须速刺进针,力贯针中,力在针尖,针伴力入。

 

“搓,下针之后,将针或内或外,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令人肥肉缠针,难以进退。左转插之为热,右转提之为寒,各停五息故曰搓以使气。”古代理论虽明示不可肌肉缠针,但没有提出具体方法。临床的实际情况是针连续向一个方向搓,往往在得气后有一二个或几个360°就必然导致肌肉缠针。为解决这一难点,张老提出了“实搓”与“虚搓”两个概念。

 

实搓是针转360°,虚搓是指搓摩针柄而针体不转,但是此时仍有一种搓摩针柄所致之环形力量沿针体传入到腧穴中。张老说实搓好比显微镜上的大螺旋调节;虚搓则好比显微镜上的小螺旋调节。实搓与虚搓交替,能实搓则实搓,不能实搓则虚搓。搓针成功的标志是张老在搓针手法方面的又一个贡献。

 

“捻之不转,提之不出,插之不入,气满自摇。”一次成功的搓针,搓后腧穴内经气充盈,可将针体紧紧吸引住。针不是一丝不动,而是可动一丝,绝不可以肌肉缠针。针出现“自摇”,穴内又有麻感,这是凉感出现前的最佳状态,此时用飞针手法多可使透天凉手法成功。

 

4)飞法

 

《金针赋》:“上下左右,四围飞旋。”术式操作:用右手拇、示两指,拇指与示指呈交互状,要拇指向前,示指向后,将两指弯曲;由针根部轻贴针柄向上飞旋;两指一捏一放,如飞鸟展翅之象(故名曰飞),用拇指肚及示指第一节桡侧由下而上沿针柄之金属螺旋摩,力度要均匀一致,使指感有如转针,但针体不能上提。力呈螺旋式,向上,向外;指法呈漏斗式下紧上松。此螺旋式的“力”含向上提的成分,但要提之不出;含针向右转的成分,但要转之不动。“飞”后要迅速进行再次飞针动作,手向穴位时要带掌风。

 

《金针赋》上的“赤凤迎源”实即飞法取凉。张老认为针刺临床疗效与手法选择密切相关。针刺取效的关键之一在于选择最佳针刺手法,掌握适度的刺激量,这就要求针刺医生必须做到因人而异和随变调气,而不是固守某一种术式。

 

他强调:任何一个动作都要有目的而不能盲目;任何一个术式都要有所依而又有所变;任何一个手法都要组合有方,搭配得法;具体操作则应“意随针入、力伴针行、意力合一、以意领气”,动作要“小而有力、巧而圆通、精而不乱”。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应紧紧抓住“气”的变化使用各种针刺手法,使“得气”“飞经走气”“气至病所”一气呵成。

 

综上,“循摄并用”是张氏手法的操作形式,“力贯针中”是其基本要求,“心手合一”是其显著特点,“随气用巧”是其成功保证。

 

作者:尚艳杰

文源:中国针灸2010年10月第30卷第10期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