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外感风邪的温热病
来源:《菊人医话》 2024-04-15 [其它] [名医论坛]
作者/张菊人

     张菊人1883~1960,江苏省淮安县人,与萧龙友、孔伯华等共同创办北平国医学院。

     晚年不顾年近八旬的高龄,在门诊和带徒外,总结行医经验和医案于《菊人医话》一书。

     清代叶香岩(天士)《外感温热篇》说:“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对卫气营血分析得很清楚,使后人对医疗上有了正确的依据。

     不过北方地高气燥,入冬以后,又多用炉火,室内一般比较温暖,出外又有皮棉保护,造成了寒固于外,热郁于中的条件,故真正伤寒绝少,而外感内热的感冒则确属多数。

     当春阳上升的时候,人体如果感受风邪,卫外受病,就会头痛头昏,恶寒鼻塞,或者咳嗽,仿佛象感冒,实际上是由于气分早有伏热,因而发热口渴、尿黄等证,都随之而起。

     一、应用银翘散的个人体会

     吴鞠通对初起之恶风寒者用桂枝汤,不恶风寒者用辛凉平剂银翘散。这个主治方法,除桂枝汤早有人驳议外,就拿银翘散来说,也未尽妥恰。

     因为既说风淫于内,当治以辛凉,怎么银翘散方中又用芥穗之辛温和开提的桔梗呢?这不是更助使气分的内热与卫外的风邪相结合吗?这样用药,恐会鼓荡风热,病情变化必然很快。在病轻仅感风者,服之或能奏效,如病温者服之,往往迁延时日不易治愈,因而变生他故,也是势所必然。

 

     个人在临床时,也采用吴氏的治法,但只采用他治用辛凉的原则,却不用他的原方。遇有此项病症,根据证情,酌加增减,虽没有一定方式,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

     头痛头昏鼻塞咳嗽——薄荷、杏仁(散卫外之邪)

     恶寒者——栀子、豆豉(透其汗)

     发热口干脉浮洪而大——银翘、黄芩、知母、竹叶

     胸膈不快或大便不解——轻者,枳壳、瓜蒌皮;重者枳实、瓜蒌。

     脉五至而无汗——石膏7-8钱(卫分气分热邪得汗而解,如同时大便通畅则里外之邪皆去)。

     凡治卫外之邪(风热),必用辛凉使其透达,才能由外而解;内蕴之热必用清化,才能自内而解。这种表里分治的目的,在不使外邪与内热相结合,免除周折而可速愈。

     应该知道,凡感染外邪之后,正气必病,病则失其正常机能。

     人体各部机能不容片刻失调,若骤然闭塞,放温机能被阻,自然发生内热。在这种内热外邪交迫之下,各部机能皆受影响,病势易于转剧。故凡温热病在感邪之后,每每发生迅速的变化。医者这时切不可犹疑莫决,致误病机。

 

     古人所谓“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就是指卫外方感的风寒,并无内蕴伏热而言的。若卫外之邪已盛,又有内蕴伏热,再引用这句古语治病,就太不恰当了。

     何况常言说:“无火不伤风”。换句话说,就是伤风者无不并发内热。所以银翘散方对风温初感内热轻微的病或可奏效,但总觉缺乏防止内热作祟之品。假若用于内热已作而尚未显著的时候,反有扇动内热之嫌。

     鞠通之方,似宜于江南,殊不适于黄河以北。个人治病虽师其意,终不能不出入其方。

     二、银翘散方加减的汤剂

     按鞠通原方本为散剂,由于旧时代药商为了渔利,改制所谓“银翘解毒丸”,甚或滥称加用羚羊角,改名“羚翘解毒丸”,实则借售高价而已。这些丸剂,皆有悖于鞠通制方本意。

     个人深知该丸剂之谬,故从不使用,临症仍用散方加减为汤剂。用之多年,颇得心应手。现将加减方剂录于下:

     1、新订加减银翘汤的组成

     新订加减银翘汤:薄荷、杏仁、银花、连翘、黄芩、知母、竹叶、瓜蒌皮。

     方中药品的性能和功用,分析如下:

     薄荷——辛凉,能清卫外之邪;

     杏仁——开肺气,兼佐薄荷借得微汗,使邪从汗解;

     银花——入肺清热解毒;

     连翘——入心以清心泄火,兼能辛香透达;

     黄芩——清内热;

     知母——清内热;

     竹叶——清心利小便,其性轻清;

     瓜蒌皮——宣中利膈,涤郁热(外邪侵犯引起内热,气机失调,动致胸闷)。

     2、药味加减

     此外,随症加减,依个人常遇症情来说,不外下表几个例子:

图片

     图片来自《菊人医话》

 

     主方:加减银翘散

     症情与加味:

     ⑴ 舌苔:

     ①垢腻:加味——枳实,瓜蒌;减味——瓜蒌皮。

     使大便通畅或矢气,瓜蒌用至两许时腹必微传隐痛,矢气后大便即下;便下即愈。

     ②薄苔:加味——枳壳。

     ⑵ 恶寒无汗:

     加味——栀子、豆豉。

     助其得汗,恶寒自去;汗后去豉,豉量勿过三钱。

     ⑶ 呕吐:

     加味——芦根、竹茹。

     胃热上升则吐,芦根降火;竹茹性寒,能开胃郁。

     对他症的加减方法,仍按鞠通原案为治。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