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国中医药 我要投稿
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为传统针刀装上“安全导航”
作者:徐婧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3-11-30 [科技] [中国中医药]
2023“科创中国”中医药典型案例③

针刀, 是一种将传统针灸针和手术刀融为一体的针具,外形似针,而末端带有刀刃,既能发挥针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又能发挥手术刀切割、剥离的作用,既有传统针灸的微创性,又有手术刀一样松解病变组织的作用。

过去,针刀治疗常在非可视条件下操作,要求施术者有很精深的解剖知识和高超的施术手法。针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容易产生偏差,很多患者不容易接受。

将超声技术引入针刀治疗,一台原本用于检查诊断的彩超仪器配上一把只有1毫米刀刃的微型手术刀,在超声可视化技术的引导下,医生通常只用10多分钟就能完成一台超微创针刀手术。手术创口微小、出血极少、治疗过程基本无痛、恢复快、无需住院、费用相对较低,为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

近日,由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李石良教授团队研发的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被确定为2023“科创中国”中医药领域典型案例先导技术,同时荣获2023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降低了传统针刀盲刺的风险,为针刀临床的术前诊断、术中引导、术后评估提供了可视化技术支持,给针刀装上了‘安全导航’,可以从容地避开复杂的神经、血管等组织,让医生拥有了“第三只眼睛”,有效降低了针刀盲刺的医疗风险,既精准又微创高效,是新时代中西医结合的标志性成果。”李石良说。

图片

目前,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优势病种包括颈椎病及颈源性头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相关疾病;肩周炎、膝骨性关节炎等四肢关节疾病;腱鞘炎、滑囊炎等慢性软组织疼痛性疾病以及腕管综合征等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

以幼儿的狭窄性腱鞘炎为例,目前在北京地区外科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大多还是同外国同行一样采取全麻手术,不仅费用昂贵,创伤也较大。而运用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仅需要花费数百元,而且无需全麻手术,数分钟内即可结束治疗,成为很多家长的心仪之选。

李石良回忆,将超声技术与针刀治疗相结合的想法源于多年前自己参加的一次学术会议。当时超声引导下麻醉已经在国内高水平大医院得到临床应用,而针刀领域还未有超声技术的引入。此前,李石良已经用了两年时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完成了针刀应用解剖学研究,并于2014年出版了《针刀应用解剖与临床》这一著作。但在研究过程中,“希望针刀治疗能够在可视化的条件下进行”的想法愈发强烈。在排除了CT和核磁共振作为可视化支持工具之后,其团队将目标锁定在超声技术上,这也为针刀的临床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过去我们用盲刺的方式治疗腱鞘炎,大部分病人也能治愈,但是我们没法说明白它的作用机理,引入超声引导技术以后,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类患者发病的腱鞘部位呈现‘新月形’增厚,而当使用超声引导针刀对其进行精准切割后,会发现这个‘新月形’图像在屏幕上立即消失,同时患者患病手指的屈伸功能也立即得到恢复,这就清晰地阐明了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原理。”因此,李石良认为,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不仅让针刀治疗变得更精准更安全,还为说明白、讲清楚针刀治疗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可能。

“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超声技术的引入,也创新了针刀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过去非可视条件下的针刀传承强调‘手摸心会’,导致培养出的人才各有流派,而在可视化条件下,青年医师完全可以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复制’,这就为该技术在全国基层单位快速普及奠定了基础。”李石良表示,自己的每一届研究生都专攻一个针刀治疗病种,如今已经在脊柱、四肢关节、慢性软组织疾病及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等多个领域完成系列技术规范建设。

为了大规模地培养针刀人才,201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了针刀临床技术规范化建设工作组;同年,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委员会成立;2021年,中日友好医院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专科医联体成立。这一系列举措均致力于建设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的培训体系及学术交流平台,同时,在中国移动等单位的技术支持下,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还建立了基于5G技术的超声可视化针刀远程教学与会诊中心,并在福建、山西等地合作建立了省级分中心。通过远程系统培训人才和临床会诊、术中指导等目标已经实现,未来随着我国5G基站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可望推广至更多偏远地区,使基层医生也能分享到先进的临床技术,提升医疗水平,从而让更多患者获益。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