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针灸临床 我要投稿
  • 荨麻疹针灸治疗技术
    来源:中医五运六气 2019-07-22 [针灸临床]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风团,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有的病人尚有发热、腹痛等全身症状。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过一次荨麻疹。 本病属于中医学“风瘙瘾疹”、“风疹”的范畴。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案
    来源:针灸界 2019-07-22 [针灸临床]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 中医学称其为面瘫,口眼歪斜。 病因由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入面部经络引起。
  •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痛经
    来源:针灸界 2019-07-22 [针灸临床]
  • 针灸急救——高热
    来源:北京德懿堂中医医学研究院 2019-07-22 [针灸临床]
  • 胁痛的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方法
    来源:北京针联临床医案 2019-07-17 [针灸临床]
    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两胁为足厥阴、足少阳经循行所过,故胁肋疼痛多与肝胆疾患有关。《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称“胁下痛”。《丹台玉案》称“季肋痛”。《杂病广要》称“胠胁肋痛”,皆属胁痛范畴。
  • 针灸治疗溢泪症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19-07-17 [针灸临床]
    溢泪症是指因泪道发生功能障碍,导致长期泪液外溢的眼科常见病症。临床有冷泪和热泪之分。冷泪者表现为泪下时无热感,泪水清稀,迎风更甚,目睛不红不痛。如不治疗,时间久了会使眼睛昏暗,辨不清颜色。热泪者则可见泪下黏浊,有热感,迎风加剧,目睛红肿疼痛、羞明、怕光。多与其他眼病并发。西医主要是针对病因疏通泪道,抗感染,去除不良刺激,注意个人卫生等治疗方法。
  • 各型颈椎病的常用埋针治疗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19-07-17 [针灸临床]
    埋针治疗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长度为2.1mm,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特色中医适宜技术。其治病原理为针刺入皮内微弱而持久的刺激皮肤、神经末梢,由皮肤内的感受器把这种刺激传入脑中枢后,再通过皮肤内脏的反射作用,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病理性兴奋灶。皮内埋针不但能够持续刺激巩固疗效,而且还能防止疾病复发,促使疾病痊愈。埋针疗法具有运行局部穴位气血、疏通经络、促进代谢、解除局部软组织痉挛等功能。采用埋针疗法,既能较长时间留针施治(24~72小时)、针无痛感、起效甚快,还能安全地配合生活运动进行治疗,持续发挥针刺疗效。
  • 难治性面瘫针灸临床治验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19-07-17 [针灸临床]
    周围性面瘫,又称“口眼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面瘫患者经积极治疗,多在发病1~3个月内痊愈,但仍会有15%~ 20%的患者迁延难愈。基于临床实践经验,以3个月作为诊断难治性面瘫的时间节点,面瘫3个月未痊愈者即可界定为“难治性面瘫”。难治性面瘫患者病程长、病情重,易留有面肌萎缩、面肌痉挛、联动、口角倒错、“鳄鱼泪”等后遗症,影响面容,甚至造成患者心理障碍,故为临床难治病症。
  • 用针灸巧治呃逆
    作者:常小荣教授团队来源: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2019-07-15 [针灸临床]
    西医学认为:呃逆又称为“打嗝”,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收缩(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若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多发生于某些疾病。中医学认为:呃逆在中医古籍中成为“哕”,是指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因为饮食不当、情志不遂、脾胃虚弱。
  • 艾灸这三个穴位,可以帮助“过敏人”
    来源:艾灸999 2019-07-15 [针灸临床]
    春夏皆是花季,美美的花草却是“过敏人”的噩梦,这时候不妨试试艾灸血海、曲池、肺俞这几个穴位。
  • 针刺治疗妊娠期周围性面瘫33例
    来源:中国针灸杂志 2019-07-10 [针灸临床]
  • 戒烟者的福音——针刺戒烟
    来源:针灸承传 2019-07-08 [针灸临床]
  • 针刺治疗妊娠期周围性面瘫33例
    来源:中国针灸杂志 2019-07-08 [针灸临床]
  • 针灸名家高树中:一个穴位治疗乳腺增生
    来源:QH岐黄网 2019-06-29 [针灸临床]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一般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及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本病既非肿瘤,亦非炎症,而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或进行性变化,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所致。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