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腹针疗法治疗肩痹即时止痛疗效的临床观察
来源: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2018-10-11 [其它] [名医论坛]
俞立丰1,刘云霞2,李钟赫1(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7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北京100700)

摘要:目的:评价腹针治疗肩痹即时止痛的疗效。方法:门诊收入符合纳入标准的肩痹患者30例随机分为腹针组和体针组,腹针组采用腹针处方中脘、下脘,商曲(健侧),滑肉门(患侧)治疗;体针组采用肩髃,肩髎,肩贞(肩三针)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单次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腹针组优于体针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治疗肩痹具有良好的即时止痛疗效,为腹针镇痛提供了客观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腹针;肩痹;即时止痛

 

肩痹是肩关节及其周围的组织产生病变而起的疼痛,其病因复杂且种类繁多,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等。本病早期或急性期疼痛较为明显,治疗肩痹首以止痛为主要目的。本研究采用薄氏腹针疗法,通过刺激腹部的肩关节全息分布对人体肩部进行对应的调节,达到即时止痛的治疗目的。本研究仅就肩痛症状进行干预,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与传统体针疗效相比是否等同或有何优劣,进行对比分析,做出客观评价,现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观察患者30例,均来自2016年12月-2017年5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骨科、推拿科门诊并被诊断为肩痹患者,并将符合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腹针组、体针组,每组各15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肩部疼痛,伴有或不伴有肩关节功能受限。

1.2.2 纳入标准

      ①肩部疼痛,伴有或不伴有功能受限;②VAS疼痛评分为5分以上;②病程不限;③年龄在18-70 岁者 ( 包括 18岁和 70 岁),性别不限;④自愿加入本试验者,纳入观察治疗病例,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①肩部骨折急性期;②肩部肿瘤;③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④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⑤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等;⑥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等。

1.2.4 剔除标准

       ①治疗过程中有不良反应而中止试验之患者;②治疗期间如有其它任何外在因素干扰试验情况的客观性;③治疗患者最终数据无法完整齐全时;或者无法判断其治疗效果者。

2 治疗方法

2.1 腹针组:腹针治疗

取穴:中脘、下脘,商曲(健侧),滑肉门(患侧)。

来源:《腹针无痛治百病》薄智云主编。

针具规格:统一选用0.22×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取穴方法:参考2012年版《腹针疗法》进行测量取穴:上腹部取以神阙到中庭为8寸,下腹部以神阙到耻骨联合为5寸,横寸以神阙至腹侧外缘为6寸,以上三处分别以直尺测量其水平长度后,按比例准确计算出腹针处方中各穴位的具体位置并在患者腹部标出。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用75%医用酒精常规消毒皮肤后,使用0.22×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顺序进针,操作时注意避开毛孔、血管, 中脘、下脘直刺,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门浅刺,肩痛范围较大时可取滑肉门三角。所有穴位均不提插捻转,留针30min,治疗结束后按进针顺序起针,出针时用无菌干棉球按压。

2.2 对照组:体针治疗

取穴:肩髃,肩髎,肩贞(肩三针)。

来源: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

 

配穴:主要疼痛在手太阴经分布上:加云门;主要疼痛在手阳明经分布上:加曲池、合谷;主要疼痛在手少阳经分布上:加外关;主要疼痛在手太阳经分布上:加后溪。

 

针具规格:统一选用0.25×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取穴方法: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操作方法:取0.25×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患者釆取坐位或侧卧位,主穴位选取患侧部位,配穴则采用双侧部位。以酒精棉球(片)做常规消毒后,进针后行针至得气为主,留针30min,治疗结束后按进针顺序起针,出针时用无菌干棉球按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采用VAS评分作为测量受试者主观疼痛感觉的标准,测定受试者的主观疼痛感觉,记录疼痛程度的数值。本试验用1条10cm长的直尺,两端标明有“0”和“10”的字样。0端代表无痛,10端代表最剧烈的疼痛。受试者面对无刻度的一面,移动尺上的游标到最能代表当时疼痛程度的位置,研究者观察有刻度的一面,记录疼痛程度的数值,测试期间避免任何暗示或启发。在治疗前、起针后评估患者VAS评分变化并作记录。

3.2 疗效评定标准

      即时止痛效果评定:治疗时间规定为进针后至留针30 min之内。止痛疗效情况,参考《临床疼痛治疗学》[1],以患者肩痛VAS评分作为观测指标,按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进行统计。减分率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减分率为100%;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66%≤减分率<100%;有效: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改善,33%≤减分率<66%;无效:症状无改善,减分率<33%。

3.3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用X2检验。P<0.05 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与分析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QQ截图20180831112436.png

4.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QQ截图20180831112538.png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VAS评分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痛症状均有所减轻,即时止痛效果显著,并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针组优于针刺体针组。

5.讨论

       肩痹在中医中属于痹证范畴,包含了肩关节各部分软组织受损,产生疼痛、酸胀、沉着感及活动功能受限等主要症状。初期疼痛特点呈阵发性、间断性,或是持续性,当本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肩关节附近就会出现明显的痛点,而且大多数患者拒绝按压或者触碰,严重者甚至会连带患侧的放射样疼痛。因此减轻疼痛成为了是治疗肩痹的首要目的。西医治疗肩关节疼痛通常使用药物疗法,只能“治标”缓解暂时的疼痛,未能“治本”;封闭疗法、手术疗法,虽可一定程度抑制疼痛,但对局部损伤较大,会加重肩关节功能恢复的负担。据现代临床研究证明,针刺亦是治疗肩痹是有效的方法,多种针刺疗法如肩三针[2]、电针[3]、平衡针法[4]等,均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本研究所采用的薄氏腹针,是一种新型微针疗法。腹针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基础,采用脏腑经络辨证,通过刺激腹部穴位对全身输布气血,虽然此理论源于中医理论,但其“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又有别于传统的针灸[5]。根据腹针疗法的理论,处方中中脘属于任脉穴和胃募穴,胃与脾相表里,脾主肌肉,故中脘可治疗肌肉软组织损伤;在腹部全息系统中,肩关节对应点即是滑肉门,可直接治疗患处;下脘、商曲在腹部对应人体颈肩相交处,诸穴合用起到疏调局部经气,通络止痛的作用。

      本研究着眼于腹针对于肩痹的即时止痛效用,数据显示腹针治疗肩痹即时止痛效果良好,并且较体针更为显著。体针作用于局部,刺激量大,针感强,部分患者接受治疗时存在畏惧情绪;而腹针以其刺激轻、无痛等特点易被患者接受。通过患者反馈得知,接受腹针治疗后第二天疼痛减轻,患肢运动功能也有所好转,但未完全治愈。在后续研究中可进一步探寻腹针的累积效应及远期疗效,以期通过大量临床数据支持得出结论,腹针疗法在治疗肩痛或其他痛证相对其他疗法更为安全有效,在临床治疗痛症方面提供有利的科研依据。

参考文献

[1] 薛立功,张海荣著. 经筋理论与临床疼痛诊疗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649-687.

[2] 黄蛟,东贵荣. 肩三针配合颈夹脊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2,31(03):164-165.

[3] 盛国滨,卜秀焕,龚娟娟等. 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2,28(05):44-45.

[4] 金秀兰,王文远,李瑞. 平衡针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活动度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 2013,32(05):325-327. 

[5] 薄智云. 腹针疗法[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1-2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