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走向世界首先要更换观念
(《北欧华人报》北欧国际新闻中心特约评论员康园)中医向世界发展是我国的国策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的趋势,中医如何走向世界不可以闭门“造车”自省,冠冕堂皇,应该更换僵化的思维听一听海外中医专家的声音,可以加速推进中医走向世界的步伐。
随着科学的发展,传统的中国医学理论进一步的得到科学证实。科学:包含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国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科学的发展、认可不仅仅是大数据,数字化技术上的统计意义。诺贝尔文学奖、和平奖并没有大数据和数字上统计,文学奖、和平奖每年照常颁发。屠呦呦获得物理医学奖也是因为青蒿素的发明得到临床证实而获奖。由此看来,中医向世界发展不是中医得不到科学的证实,而是一些人思维的僵化,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偏听偏信。如:针灸在海外发展有百年以上的历史180多个国家应用,针灸并没有大数据和数字化技术上的统计,是临床实践证明了针灸的疗效在世界上得到普及。
针灸是中医的一部分,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中草药(天然药)的治疗疾病比针灸在治疗疾病更加广泛、疗效更佳显著。如果中医走向世界主要是领导观念转变。中国医学在世界上统称天然医学,一些人思维僵化始终围绕中医在科学的问题上徘徊,为中医让西医认可和接受大做文章,继而感到悲观失望。
在9月9日在厦门举行“2018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出席并演讲上提出:中医“首先是临床证明你有效,这个证据是要有数字化技术上的统计意义的。所以这个问题对我们中医药就艰难了,所以我们到美国、澳大利亚去注册,采用的指标只能是西医指标,因为只有西医指标才能量化。目前就按现在西医指标对上号的先走出去,这也是一个现实的路。第一步先找能跟西医的病对得上号的疗效显著的药,这样提高它的有效性”。
中国医学与西医是不同的医学理论,中医是永远不可能得到西方医学的认可。任德权在演讲中提出,中医药创新发展的突破是真正意义上的中成药及中医药功效指标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四十年来新上市的中成药临床有效性研究,几乎都采用西医学指标。随着西医学指标的普及化,中医药的现代化到底要走什么路?中医药自身的特色不能变,不能全部把中医药往西医靠。实际上,中医是一个大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综合,中医药理论重创造,重人体整体,各脏腑的状态及其关联性,强调“中和”平衡的学科特点就与现代物理学热力学相通。
特别最近国际上这些年强调大数据,强调相关性的分析,知道了现在怎么样,下一步怎么样,我才懂得采取措施。注重大数据的收集,相关性的分析,趋势的判断,相生相克是传统语言,现代语言的话相生就是正相关,相克就是负相关。四诊客观化、量化是中医药功效指标量化的基础,而且已经制定了国家标准。所以要在四诊仪标准化的基础上推广应用,要让中医用现代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中医药功效指标的量化。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医40年在世界的发展已经陷入困境,可悲的是不可自拔。中药欧盟注册的误区,天士力“丹参滴丸”进入美国准入已经说明了问题。任德权还强调了对“大数据”的应用。“注重大数据的收集,相关性的分析,趋势的判断”,要“中医功效指标让西医接受,让整个世界接受,这才是真正的中医药走向世界”。换言之,如过中医功效指标得不到西医接受,中医是不可能走向世界。西医能接受中医理论吗?我们的领导应该下榻征求海外中医人士和中医专家在海外发展的经历,换位思考、转换思维,使中医早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