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顶层设计,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的顶层设计,构建各层级学段贯通、各类主体协同的教育管理体系,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探索实施“两个工程”。
本科教育实施“固本培优”工程,一是以书院制构建卓越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山东中医药大学扁鹊班、华佗班、仓公班和凤梧班等创新实验班的建设已卓见成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路径。以中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为契机,探索本硕博贯通新型育人体系,完善全程导师制,优化培养路径,打通拔尖人才培养的卡口。二是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提升课程的深度、广度、难度。设置博雅课程群、学科交叉课程群、整合课程群。实行模块化课程设置,扩大选修课程总量,为学生创新、自主和特色发展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三是深化医、教、研、产融合,围绕中医药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将临床实践与产业实践要素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与高水平医疗单位、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合作,依托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组建产教联合人才培养共同体。
研究生教育实施“提质创新”工程,一是要聚力中医药核心学科,主动布局医、药、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着眼于健康中国“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战略主题,推进中医药与人工智能医工交叉,强化并培育生物医学工程、中医工程学等学位点建设,培育交叉融合学科,打造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平台。二是构筑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创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创办科研创新训练营,打通本、硕、博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有条件转换、设置分流出口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运行模式,架构起系统完整的科研创新培养体系。三是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探索构建贯通培养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实行模块化课程设置,注重体现跨学科交叉、课程整合,创设“科研基础”“创新思维”等融合课程,加强学生创新、自主和特色发展,为学生个性化、精准化培养提供资源和保障。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提升科研育人能力
科学研究必须与本科教育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一定不能孤立于科研活动之外,应该成为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要打通科研和教学壁垒,将科研资源有效转变为教学资源。一是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实时更新教育内容,提高“第一课堂”的创新性、高阶性和时效性。二是开设一系列跨学科、跨单位、跨院校的互选性、综合性高水平课程,让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最新动态。三是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研团队的育人功能,依托学校科研、实验资源优势,逐步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多元化的科研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学精神。四是积极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交叉复合型的拔尖创新人才。
促进对外开放交流,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国际化是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也是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特质,开放多元才能促进创新。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集合优势资源,采取多模式、多渠道的合作培养方式,有规划、高效率地组织学生对外交流活动。通过进一步完善国内外交换生项目,分期、分批开展假期交流、跨校选修特色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等,进一步开阔学术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王琳 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