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中国中医药大会》:用具象化的视听语言,拆解古老的针灸技法
来源:青年文摘 2024-04-23 [医疗] [医疗资讯]
回望历史,早在公元6世纪前后,针灸就已开始全球化传播。到了今天,针灸更是名扬海内外,已经覆盖了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4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摄制的《中国中医药大会》播出“针灸篇”,在跨越古今中外的故事中,探寻针灸的脉络与智慧。

 

 

01

节目各章节可触可感

回溯针灸技法完整脉络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今,这一古老的医疗方法正在从国内走向世界,为越来越多群体的健康保驾护航。

 

“针灸篇”将镜头对准针灸疗法赓续千年的悠长历史,在具象化的呈现和阐释中,深度解码针灸疗法何以在发展中完成创新,向中国乃至世界展示中医成就和中医魅力。

 

实物剖析为“引”,追溯针灸的历史形成。节目中,按照成人身高比例制作的铜人,不仅是教学和考试的模具,更标注了标准化的穴位图。起源于宋代,经历历代的完善,才有了如今清晰标注357个穴位的铜人。

 

 

智能应用为“点”,书写针灸的创新成效。热敏灸是传统技法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它能通过互联网实时指导百姓居家科学有效地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腹泻、老寒腿等疾病,为很多慢性病的患者降低了医疗费用。

 

技法展示为“线”,梳理针灸技艺的发展。从讲究持针、进针、行针的“三才针法”,到深入不同位置和方向的“分层多向刺”,再到能够治疗百十种疾病的“火针”,每一种技法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中医人的匠心传承。

 

从起源到形成再到发展,《中国中医药大会》将历史性和科学性较强的中医理论、中医案例、中医实践融于可触可感的环节中,在一系列可视化中完整还原针灸技法在中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显著功效。

 

这种专业又不失灵活的节目设定,让这场跨越古今的文化对话更加鲜活,使得当代观众特别是年轻人能够在沉浸式的观赏感和参与感中全面了解针灸技法,深入理解“中医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02

以真实案例为支撑

将针灸故事讲深、讲透

 

在国内,中医文化为现代医学作出了突出卓越的贡献,它的影响力早已浸润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吸引当代青年投身中医领域;

 

在国外,中医文化早已形成了跨国界、跨语言、跨领域的传播态势,为全世界的健康事业贡献举足轻重的中国力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认可。

 

“针灸篇”将节目所聚焦的视角进一步打开,观照中医文化在国内外的覆盖面和接受度,通过一个个“当事人”的亲历故事让观众看到一代代中医人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作出的贡献,让历久弥新的中医文化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纽带。

 

本期开篇的“医揽芳华”,节目特别邀请两位特殊的嘉宾——无名和郑福财,他们是专门来到中国学习中国针灸的外国留学生。

 

节目中,他们需要完成一项高难度的挑战,在120秒的时间内快速辨认至少30个穴位,并为其匹配准确的名称标签。这项挑战不仅考验了两位留学生对中医穴位的熟悉程度和反应速度,也将他们学习针灸技法、热爱中医文化的初心娓娓道来。

 

 

片尾“医源中华”的跨界聊,更是在名家对话中将“针灸技艺萌芽于中国、发扬于国际”的故事讲深、讲透。

 

中国工程院院士、肾脏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慢性病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香美表示,“中西医结合的学科中,做得最好的就是针灸学,这一学科是切切实实地在为全世界的患者服务。”

 

谈及针灸走向海外的原因,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感慨说:“针灸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在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有所应用,归根结底在于他们接受了这项技艺的疗效,认可了这项技艺的理念。”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学者郦波在谈到针灸的历史时说:“放眼当下来看,我觉得不论是针灸还是中医,都迎来了一个文化交流的过程,这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学互鉴带来了特别好的发展良机。”

 

国之瑰宝、医之精髓,针灸当之无愧。

 

透过《中国中医药文化》“针灸篇”不难窥见,针灸文化植根于中医传统文化沃土之中,正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与革新。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