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i_need_contribute
人才培养要适应群众对中医的需求
source:中国中医药网 2023-11-06 [其它] [国际论坛]
当前,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管理更加规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从市场看,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向中医药领域,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这一势头更加强劲,由此也引发了中药材热。如果按照市场规律看,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也从侧面反映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喜爱在不断增加。

 

群众正在恢复对中医药的青睐,选择看中医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据笔者观察,城市或者乡村百姓对于中医的认识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一方面群众对中医的信任度增加了。许多群众不但在疑难杂症、绝症方面选择中医,而且在常见病的治疗上也主动从中医找寻方案。另一方面,群众中医素养提升了。特别是当前各种新媒体盛行,关于中医主题的宣传增加,群众能够了解不少中医药知识,从而在与医生交流的过程中获取中医知识。病人主动性增加。笔者认为,当前百姓选择中医药治病的热情正在加强,这是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结果,同时也是群众在现代生活实践中对中医的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其关键在于中医的疗效赢得了群众的青睐。

人们需求的增加是中医发展迎来的宝贵机会,也是人民群众给予中医最大的支持。中医领域应该主动适应百姓的需求,在让群众获得高质量中医药服务方面下足功夫,以更好地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群众对中医的需要,笔者认为主要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中医疗效的需求。这一方面是群众最直接的需求,是中医存在的根本。二是对中医经济价值的需求。中医药对百姓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医疗价值,其自身存在的经济价值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比如,从产业角度讲,种植中药材正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之一。三是对中医文化价值的需求。当前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增强了,特别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

中医应该主动适应百姓的需求,中医人才培养需要适应这种需求。只有不断地适应百姓对中医的需求,满足人民的需求,才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巩固中医的地位,保持中医长久的发展下去,造福人民群众。笔者认为,围绕百姓需求,中医领域应该把中医培育作为基础工作来做。很显然,没有真正的中医人和可靠的疗效,中医发展不会长远,也就会逐渐失去价值。因此,关注百姓中医需求,核心在于提升中医疗效,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拿出真正的中医技术为人民提供真正的中医服务。建议做好以下环节:

一是在培养“真中医”上下功夫。中医长久发展人才是关键,这个人才是真正掌握中医思想和技术手段的中医人才,是能够用中医治病救人的人才。当前尽管中医高等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研、教学、临床水平都有很高的提升,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在中医人才培养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因此,笔者一直主张,培养真中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要把教会学生用中医看病作为中医药院校重要工作去做,然后围绕着这一根本去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化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是把中医基本功作为中医专业教师的基本条件。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教师中医素养高低直接决定着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从理论角度出发,在实践的层面落脚,启发学生真正理解中医。比如优秀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师能够从临床出发,列举大量的案例,以理论实践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向往和学习热情。因此,建议中医药院校教育要把中医基本功作为中医教师的核心考核指标。对于非中医教师应该强化中医素养或及时补充中医知识。

三是优化高校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战机会。高校实训课程是培养中医理论和思维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实训课如何开展能够模拟中医的临证环境,还是有一定的空间需要探索。对于大学生来讲,需要真实的模拟中医临证的环境,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创造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去模拟这样的氛围。这个环境主要是高校的实践课和实习医院的技能操作。从当前看,高校本科生的培养受困于实习、就业、考研的矛盾,在实习环节真正接触中医技能操作的或者真实体验中医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不利于培养真中医。所以,在有限的学习周期中,要努力模拟或创造真实的中医临床环境,拉近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有效统筹考研、就业和实习的矛盾,让学生多接触中医、多参与中医实践。

当然,在当前中西医学并存的情况下,百姓对健康的需求和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选择也呈现多元化,特别是在基层群众对中西医结合医疗更加迫切。对此中医需要明晰一个理念,无论群众需要什么,都不能动摇中医的根基,这就需要在不同的模式中将中医基础理论作为基本功贯穿始终。

scan_download_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