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好中医如国宝大熊猫,再不重视,就绝种了!
来源: 经典国医学堂 2018-09-12 [医疗] [医疗资讯]
中医上涵天文,下涵地理,中涵人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唯一成体系的科学。然而这种科学由于西方科学的冲击已不被人识,甚至被科学派贬为“封建旧医”、“封建糟粕”、“不科学”、“伪科学”、“反科学”。如鲁迅、陈独秀、胡适、梁启超等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大师们,在接受了西式文明的观念后,几乎无一不骂中医,这导致了中医药在解放前曾几度险些被废除。

解放后,毛主席非常重视中医,多次把中医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宏观政策,如建立中医研究院,对西医进行中医培训,培养大批赤脚医生,把大批民间中医请进大学教授中医。但是,主流的科学界对中医的关心和提升却是用西医来研究中医,用西式的游戏规则来管理中医药,严重违背了中医的特点,使中医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起色。更可怕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走向了全盘西化,中医不断被当成伪科学进行打击,更有甚者,主流的科学界还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废除中医的活动,这都使中医雪上加霜,快速走向了接近灭亡的境地。

 

可以这样说,虽然后来的历任领导重视中医,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来发展中医,但是,如果政策违背了中医的特点,大方向都错了,中医只可能适得其反。事实也正是这样,中医表面上辉煌,口号喊得震天响,形式做得非常足,但结果却是中医迅速走向了衰落,按照这种情势发展下去,要不了多少年,纯正的中医将从中国消失,中国医疗市场份额将进一步趋于“零”。中医的大发展演变成一个中医药的“空壳”,说得夸张一点,中医正濒临着“安乐死”的状态。

 

经过百余年的风风雨雨,中医药虽然走进了21世纪,但却已是遍体鳞伤,元气大亏。具备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能够拥有极强的“天人合一”整体思维、能够不需任何仪器设备的帮助就能“司外揣内”诊断疾病、能够熟练使用理法方药和辨证施治的真正的纯正中医师还有多少?

 

从1990年国家首次选拔具有较高学术和临床水平的老中医药专家带徒以来,至今已进行了3批,每批500余人,由于其中有不少专家连续带徒,因而有重复计算,所以总数不会超过一千五、六百人。巧合的是这个数与全国现有的大熊猫数1600余只基本上相当,但需要指出的是,大熊猫这个数就是实打实的具有这么多数量的大熊猫。而这些被官方确定或者说是任命的具有“合法性”的师带徒老中医药专家就有不少水分了,并非都是真正的纯正的中医师。以前的中医师不管是草根出身还是御医,都是从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真刀真枪”打拼出来的,没有真功夫就站不住脚,绝对没有论资排辈和靠关系弄个什么国家级、省市级的头衔之说。

 

现在真正能够称得上国宝级的中医大师已经屈指可数,有人估计,绝对不会超过十位。可以说是比同是国宝的大熊猫还要稀少,按理他们也应当成为“濒临保护对象”了。难怪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铁涛调侃到:“我们是一代‘完人’,完蛋的完”。至于后来评比出来的“国医大师”,都是中国特色的形象工程,水份很大,真正水平高的没有几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再过三年、五年、十年以后,中医恐怕就真的要离我们而去了,剩下的就只有徒有其名的中医,他们只会死记硬背一些中医理论,临床水平恐怕连小病都治不了了!到那时,我们恐怕就要到日本、韩国、欧美去引进真正的纯正中医了!

 

现在国家的政策是保护老的中医,但仅仅给予保护是不够的,毕竟中医大师还不是单纯的文物,这是一种不能断代的必须生生不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资源和医药健康资源。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转变科学认识观念,给中医药发展提供一个合适的软硬环境,让中医自由发展,而不是重重给他们设限,因为中医不是继承下来的,而是靠悟出来的。

 

中医是建立在与西方科学完全不同的科学体系之上的,它不是还原论,而是系统论,而且是站在气一元论假设之上的系统论。不回归到此立足点上,中医是没有出路的。中国现在的困境就在于我们都摆脱不了西方科学,把中医搞得“中不中、西不西”,这就好比给中医穿上了西装,但内在却改变不了。当今之际,唯有重建东方科学,中医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