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中医药声名鹊起 中医诊断理论现代化已显露曙光
作者:许琦敏来源:文汇报 2018-09-16 [其它] [国际论坛]
国际专家盼东方智慧为提升人类健康发挥更大作用,中医理论可否与现代医学相通

近年来,中医药在全球声名鹊起。有多个中药品种陆续进入了美国、欧洲药典,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令全世界对中医药刮目相看。目前,全球已有185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中医药,海外中医药相关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

在昨天由中国工程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 “2018国际临床和转化医学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上,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专家表示,通过确认有效成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等途径,中药已初步获得了现代主流医学的认可,而这些处方背后的中医理论与诊疗方法,尚无法让世界主流医学界透彻了解。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教授、欧洲药典会中药专家委员会主席鲁道夫·鲍尔表示,希望中医理论能尽快进入主流医学,让东方智慧为提升人类健康发挥更大作用。

中药已逐渐进入世界主流医学界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青蒿素背后的作用机制却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它究竟还有多少妙用,有待科学家继续发现。

论坛上,德国美因茨大学教授托马斯·艾夫斯介绍了他的实验室相关新发现:青蒿酯能抑制病毒表面的蛋白,具有抗病毒作用;在诸如结肠癌等肿瘤中,青蒿酯对肿瘤细胞有所响应,具有潜在抗肿瘤作用。 “中药是一个巨大宝藏,值得我们不断去发现。”他说,近几年中国科学家在中草药研究方面成绩卓越,在美因茨大学创办了约20年的国际学术刊物 《植物医学》上,早年论文几乎没有中国作者,如今中国作者已达到80%。

通过中国学者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中药有效成分被明确标识出来,单方、复方中更复杂的有效成分也开始得到明确。论坛主持人、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果德安研究员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追踪上千种成分已不再是难以逾越的技术瓶颈,中药完全现代化将指日可待。

论坛上,已经听不到 “中药是否有效”这样的质疑,专家更多的提问是“不同炮制过程对于中药质量会有怎样的影响?” “中药颗粒应如何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中药对亚洲人群与西方人群的作用是否会有差异?”

中医诊断理论现代化已显露曙光

当越来越多的中药进入欧美药典,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已发布了28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今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第11版 《国际疾病分类》,首次将传统医学纳入该分类系统。据悉,这次纳入的传统医学主要指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三个国家为主。

论坛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教授罗纳德·萨默斯提出,对疾病治疗有效的中药,其背后的诊断体系和医学理论也应尽快与现代医学接轨,这将使世界医学界更好地吸纳传统医学的精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提到,一些昂贵的肿瘤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只能为晚期肝癌病人延长三个月的生命,结合中医治疗,却可为同样的患者延续五到八个月生命。日本东京药科大学教授山田春树说,日本医生经常使用中药来治疗一些复杂疾病引起的症候群,帮助病人调整身体状态,其背后的机制是西方医学很难理解的,因此有必要对中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气血运行,真能与现代医学相通吗?果德安认为,随着生命科学的深入发展,传统医学可能用现代科学来解释。比如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说法,原先很难用现代医学解释,可随着肠道菌群的发现与深入研究,科学家开始意识到,中医的这种说法可能有医学基础。他说:“这个过程尽管要比中药现代化困难许多,但我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还是可以做到的。”

陈凯先认为,不仅中医理论,还有中医技艺、手法,都值得关注。此次论坛上,一种利用中医理论来设计算法,通过巩膜诊断疾病的人工智能机器,获得了不少专家的关注。 “然而,真正要让国际医学界认可,还必须将中医带到科学的层面。”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说,他们正在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在多样性更广泛的人群中验证中医理论的有效性,并探索背后的科学机制。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